首页 会员 资讯 关注 台湾 财经 文化 图片 合作 全国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老厂房“新”气象 两代台商的转型升级之路

来源:中华经济报 作者: 人气:33670 发布时间:2018-12-21
摘要:“31条惠及台胞措施”让两岸文创企业纷至沓来,越来越多台湾文创业者将麦可将文创园视为“试水”大陆市场的首站。

  (改革开放40年·两岸缘)老厂房“新”气象 两代台商的转型升级之路

  中华经济报上海12月14日电 题:老厂房“新”气象 两代台商的转型升级之路

  中华经济报记者 缪璐

  上海联明路389号,老旧的厂房,铁锈的机械,无不透露着复古怀旧的气息。如今这片充满时代印记的老厂区,被“台二代”连泰瑞打造成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园区,目前已有40家两岸文创企业入驻其中。

  连泰瑞的父亲是第一批来大陆打拼的台商,1992年在上海投资建设麦可将服装厂。连泰瑞接受中华经济报记者专访时说:“父亲常跟我提起,当时同一个款式的睡衣在台湾10多年只能卖5万件,但来到大陆一下子就卖了50万件。”

  最让连泰瑞印象深刻的,还是父亲的“数钱梗”,“当时因为都是小额的钱,但大体量的批发商蜂拥而至,来不及数钱怎么办,只能把1000元人民币压一压看有多厚在墙上画个线,后面过来的钱就到线那边量一量,差不多就可以了”。

  伴随着大陆产业升级和上海商务成本的提升,2009年麦可将把工厂迁址江西,并开始谋求转型。上海的厂房被出租成了仓库,看着每天货车来来往往、尘土飞扬,连泰瑞心里很不是滋味。连泰瑞将目光瞄准了在台湾有传统优势、在大陆有良好前景的文创产业。2015年下半年,老厂区“变身”麦可将文创园。

  文创不仅是连泰瑞的梦想,也契合了大陆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2017年12月上海出台了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文创50条”,按照规划,未来五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15%左右,2030年达到18%左右。2035年,上海将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老厂房开始洋溢“新”气象。上海麦可将文创园区内目前入驻的40家两岸文创企业,分别处于草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涉及陶瓷、玻璃、皮革、木工、黏土、铁艺等不同文创业态。在台湾颇具知名度的“纸箱王”,也选择在麦可将设立了大陆旗舰店。麦可将每年还吸引了很多台湾高校学生前来实习。

  “31条惠及台胞措施”让两岸文创企业纷至沓来,越来越多台湾文创业者将麦可将文创园视为“试水”大陆市场的首站。今年,麦可将文创园获得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予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并申报成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

  麦可将文创园区还特意保留了原工厂的一些老旧机械,并对其重新利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连泰瑞说:“现在园区里的机床和机械底座都是父亲创业时留下的,它们见证了我们两代人的转型升级,我父母现在回来看见它们还特别感动。”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主要看你是否能抓住机遇。”连泰瑞说,“目前麦可将的转型非常成功,不仅转入了大陆颇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而且也搭建了一座两岸文创沟通的桥梁。”(完)

责任编辑:
首页 | 会员 | 资讯 | 关注 | 台湾 | 财经 | 文化 | 图片 | 合作 | 全国

中华经济报是两岸联盟总会长张采明智慧献给中国梦的具体展现。中华经济报立意让台湾更了解大陆,和大陆更了解台湾,使两岸传播毫无隔阂,并促进民间全面交流。

中华经济报网络广告提案请随时联络: gcig16888@gmail.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