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 资讯 关注 台湾 财经 文化 图片 合作 全国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三位台胞的改革开放之缘

来源:中华经济报 作者: 人气:33670 发布时间:2018-12-13
摘要: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三通”和扩大两岸交流。

  (改革开放40年·两岸缘)三位台胞的改革开放之缘

  中 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三位台胞的改革开放之缘

  中华经济报记者 路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落差很大,我们接待台胞时总要花很多力气解释大陆的发展方略。随着大陆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工作中也越来越有底气和自豪感。现在大陆出台了许多惠及台胞的政策措施。希望台胞乡亲们能看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已在全国台联工作了20多年的蔡宁如是感慨。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公报中提到,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本着爱国一家的精神,共同为祖国统一和祖国建设的事业继续作出积极贡献。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三通”和扩大两岸交流。

  两年后,台湾各族同胞的爱国民众团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成立,并于1983年在北京召开“台湾同胞为祖国作贡献经验交流大会”,全国各地台胞先进代表和来宾逾600人参加盛会。

  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台籍青年蔡宁,当时作为北京市的台胞先进代表参会,了解到许多台胞乡亲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卓越成绩。后来,他进入全国台联工作,专责与台湾乡亲联络。

  同在1983年,曾留学美国的台湾青年谢正观游历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还回了一趟祖籍地福建南安,父辈口中的故乡、课文中和报纸上的祖国,真实地展现在他眼前。他说:“尽管当时的城乡面貌与美国相比还落后很多,但整个社会充满希望,蓬勃发展的脉动令我燃起参与其中、为之奋斗的激情。”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掀起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正当不惑壮年的谢正观已放弃留在美国,回到祖国定居工作数载,作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高级规划师,为城乡建设绘制蓝图。

  同一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热爱乒乓球运动的台湾彰化少年谢国群在父亲极力主张下到上海居住、求学。一年前,父亲曾陪他到上海接受乒乓球教练指导。第一次到大陆的父亲对他说:“大陆改革开放后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将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世纪。如果你能从小到这里接受教育并广交朋友,未来对你的人生会有很大帮助。”

  当时15岁的谢国群对这番话并不完全明白,只是听从父亲的安排。“亲眼看着上海高楼拔起,桥隧通车,霓虹闪亮,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如今谢国群是一名医生,在上海落地生根,去年成为市政协委员。

  扎根北京后的谢正观于2000年调入中科院工作,2004年起担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至今,桃李济济;他还是第十届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参事,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谢正观说:“我有幸加入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的伟大事业,见证了人民凭着闯劲与韧劲,与时俱进、不懈奋斗,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感到自豪。”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7月曾表示:“民族复兴道路上,台湾同胞不应该缺席,也一定不会缺席。”蔡宁、谢正观和谢国群,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助力国家发展;同时,他们也是两岸的亲情纽带,心系台湾家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心力。

  “父亲当年的话如今都成为了现实,我感到很幸运。”谢国群说,“大陆要与台湾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两岸一家亲。希望两岸人民能够携手努力,共圆中国梦。”(完)

责任编辑:
首页 | 会员 | 资讯 | 关注 | 台湾 | 财经 | 文化 | 图片 | 合作 | 全国

中华经济报是两岸联盟总会长张采明智慧献给中国梦的具体展现。中华经济报立意让台湾更了解大陆,和大陆更了解台湾,使两岸传播毫无隔阂,并促进民间全面交流。

中华经济报网络广告提案请随时联络: gcig16888@gmail.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