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 资讯 关注 台湾 财经 文化 图片 合作 全国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中日或将在湄公河地区深入合作 有望成安倍访华成果之一

来源:中华经济报 作者: 人气:33674 发布时间:2018-10-17
摘要:10月12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近年来,除日本外,美国、印度、韩国等也纷纷加大对湄公河地区的战略投入,提出各自版本的湄公河倡议。

  中日或将在湄公河地区深入合作,有望成为安倍访华成果之一

  10月12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据日媒报道,安倍访华时,两国将举行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正式签署一系列项目合作协议,预计包括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开发计划”(EEC)在内的湄公河地区项目有望囊括其中。中日或能在湄公河地区深入开展第三方合作,实现共赢。

  日本在湄公河地区的经营

  10月9日,第十届“日本-湄公河国家峰会”在东京举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主持会议,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国领导人与会。安倍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重点就推进日本-湄公河合作交换意见,一致同意继续加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员交流与人力资源培训和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支柱领域合作。会议通过了指导日本-湄公河合作的新的纲领性文件《日本-湄公河合作东京战略2018》,为未来三年相关合作作出规划。

  日本作为湄公河地区重要“玩家”,二战后一直高度重视经营该地区。冷战后,日本通过参与柬埔寨问题和平解决,提升了在柬埔寨、老挝、越南三国的影响力。此后,日本多管齐下地加大对湄公河地区的投入。

  2009年,实现政权更迭的民主党鸠山内阁,首次举行日本与湄公河五国峰会,确立了日本-湄公河合作机制,并形成每年举行峰会惯例(其中,每三年在日本举行一次,其余在东盟系列峰会期间背靠背举行)。

  此后,日本-湄公河合作逐步形成了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援助合作模式。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在东京举行的峰会,日本先后承诺向湄公河提供5000亿日元、6000亿日元和7500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帮助五国建设“东西走廊”、“南部经济走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于人类资源培训、新能源开发、水资源保护等合作项目。此次第十届峰会上,安倍声称,相信未来三年日本企业会继续扩大投资。

  湄公河地区的地缘重要性

  湄公河流域东联中国,西接印度,地理位置十分关键,资源能源富集,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巨大,历来是为大国所重视的重要地缘板块。

  湄公河流域五国面积约194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2.4亿(如果算上湄公河上游,即我国澜沧江地区,则总人口超过3.26亿),经济总量已愈6000亿美元,近年来年平均经济增速近7%,可谓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除日本外,美国、印度、韩国等也纷纷加大对湄公河地区的战略投入,提出各自版本的湄公河倡议。

  2009年,作为“重返亚太战略”的一部分,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湄公河下游倡议”,通过在水资源管理、健康、教育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援助湄公河国家,增强美国在地区影响力。特朗普上台后,大幅消减对外援助,在此背景下,美国能否继续履行承诺备受质疑。

  作为其“向东看”战略的一部分,印度于2000年发起“湄公河-恒河合作”机制,重点是发展人力资源、交通和通信,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

  韩国自2011年起发起“韩国-湄公河合作”机制。文在寅政府执政后,提出“新南方政策”,将湄公河五国作为核心地区,不断加大对湄公河地区投入。

  由于各种原因,美国、印度、韩国等对湄公河地区投入总体仍然有限,真正能够拿出大量“真金白银”推动湄公河地区发展的只有中日两国。

  中日在湄公河地区早有合作

  日本在湄公河地区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日本-湄公河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方面,也体现在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GMS,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该区域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省)经济合作上。

  1992年,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提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倡议,中国和湄公河五国作为主要成员均参与合作。亚开行作为协调者和主要筹资方,主要负责为具体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日本作为亚开行最大股东以及该行主导的“亚洲开发基金”、“日本特别基金”的最大出资国,对GMS持积极态度并具有充分的参与条件。

  就中国而言,作为身处大湄公河流域的域内国家,与湄公河五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传统睦邻友好深厚,安全与发展利益紧密攸关,既是邻居,更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拥有域外国家无法比拟的地缘、人缘优势。

  中国和湄公河五国不仅在GMS框架下通力合作,而且创建了新型的合作平台——“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

  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成功举行,会议以“共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发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打造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宣告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澜湄合作旨在促进澜湄沿岸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福祉,缩小本地区国家发展差距,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并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澜湄合作作为新型的南南合作平台,其特点是务实高效、项目为本。机制自2016年3月启动以来取得了迅速进展,展现了“澜湄速度”和“澜湄效率”,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

  中日如何在湄公河地区实现共赢

  毋庸讳言,中日两国都在加大对湄公河地区的投入,双方在地区影响力、合作主导权等方面自然会存在一定竞争,在一些具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方面有时竞争甚至“白热化”。但我们更应看到,中日在维护湄公河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等大局方面拥有更多共同利益。

  中日均是GMS机制重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日本-湄公河合作机制与澜湄合作机制的基本理念相通,两个机制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实现合作机制良性对接,为湄公河流域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湄公河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产业投资需求十分巨大,可为中日两国提供较大的合作空间。而海外投资风险较大,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面临的金融、社会和安全风险大。中日双方企业如能联手,不仅可以共担风险,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

  目前,中日两国是湄公河地区最大的外来投资和政府开发援助的来源国。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如果中日两国不合作,而是恶性竞争,不仅会导致中日“双输”,甚至会造成中日和项目所在国“三输”。

  总之,中日两国在湄公河地区各有比较优势,拥有不少共同利益。中日双方应摒弃零和博弈旧思维,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做大利益“蛋糕”。中日在确保良性竞争的同时,尤其应充分应运用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将中国的装备制造和人力资源与日方的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制造业、产业园等领域积极主动地开展第三方合作,以较高的性价比拓展市场,推动湄公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和工业化进程,实现中日和湄公河国家的真正共赢。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严深春

责任编辑:
首页 | 会员 | 资讯 | 关注 | 台湾 | 财经 | 文化 | 图片 | 合作 | 全国

中华经济报是两岸联盟总会长张采明智慧献给中国梦的具体展现。中华经济报立意让台湾更了解大陆,和大陆更了解台湾,使两岸传播毫无隔阂,并促进民间全面交流。

中华经济报网络广告提案请随时联络: gcig16888@gmail.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