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地铁文化” 台湾人把地铁叫做捷运。记者在台北的每一天,几乎都和捷运密不可分。“无车一族”都喜欢乘捷运出行,干净、舒适、准时,看着路线图上的一个个车站名,仿佛就看到自己在台北的一段段生活轨迹。 台北捷运上的干净和舒适程度,让我这个坐惯了北京地铁的人初时还不太适应。付费区内禁止饮食、小声交谈,乘客不会闻到韭菜包子和大葱饺子味道,有的只是淡淡的香水味。在高峰时段,乘客也非常安静,有序排队,不会抢上抢下,不会把车厢塞得太挤,大家耐心等待下一班车,这样在车里就能与人保持一份较为舒适的距离感。 这种礼让和自律,其实就是台湾社会文化的缩影。台湾人的生活是现代的,每个人可以享有很多自由,却又不会干扰到他人和社会秩序。台湾人又是温情的,早起晚归在楼道、街头,大家会点头互道“早安”“晚安”,对他人随时把“谢谢”挂在嘴边。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你也会不自觉地把这几句话当成口头禅。看到别人回报善意的微笑,瞬时觉得周围环境温暖可人,心情舒畅元气满满。 台北捷运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处处体现着台湾的人文关怀。比如对身障人士,从进站开始,捷运的每一个出入口、换乘点都覆盖了完善的无障碍设施,经常看到有身障人士驾驶着四轮车自如行动。捷运的车厢设计得非常宽敞,轮椅进出完全没有问题。对于视障人士,不仅有导盲砖的指引,工作人员也会上前提供引导。曾经有大陆的朋友感慨,“怎么台湾路上这么多残障人士”,我想并不是因为他们人数多,而是因为城市设施友好,出门方便吧! 对老幼孕等弱势群体,捷运上设置了专门的博爱座。对于年轻女孩子,捷运门上印有“防狼”提示和举报热线,每个车站还设有夜间女性安心候车区域,有无死角的监控保护,夜间也就多了一份安全感。 在进入付费区前,捷运的每一个进站口都设有几块醒目的显示屏,上面标识着开往不同方向的捷运还有多长时间到站,所以乘客在刷卡时就能决定自己的歩速,是快走几步去赶车,还是可以悠闲踱步。 对于单车爱好者,捷运也相当友善,开放携带自行车搭乘。周末的时候可以先把单车带到淡水,再慢慢骑行于淡水河畔20余公里的自行车道,享受阳光明媚和水波荡漾。台北捷运的收班时间很晚,有几条线路近期还在研讨通宵运营。 台北捷运的路网规划也值得一说。除了文湖线,换乘步行距离被设计得最短,不是在原列车的对面,就是一个扶梯的距离。习惯了北京地铁的绕来绕去,我头几次坐捷运时总是闷头往前跑,爬了几级台阶才反应过来,“哦,原来走过了,哈哈!” 几乎每个捷运站都有涂鸦和壁画,有时也会有个人书法或绘画展,步行其中,不自觉就会放下旅途中的紧张疲倦,获得美的享受。这些流水账般的人性化细节,不仅出现在捷运中,在公交车、火车站、交通路口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设计,这其实展现的是整个台湾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活其中的人,能找到被关怀、被爱护的归属感。 汪灵犀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