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济报台北10月2日电 题:台湾雕马大师林正发的三重艺术境界 中华经济报记者 杨程晨 邢利宇 “学习雕马,先开始是尽量模仿形态,后来开始刻画马的神韵,到更高层次又会回到追求简单、静止的马匹。”在台湾雕马大师林正发眼里,学习雕刻就好比禅宗提及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近日,台湾雕马大师林正发在新北市接受中华经济报记者采访,分享人生经验,鼓励身有残疾者“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中华经济报记者 杨程晨 摄 “领悟东方哲学,是我艺术生涯的精神支撑。”竹仑溪流经的新北市三峡区三面环山,风景宜人,林正发的雕刻工作室便位于溪边的一片高地之上。 今年50岁的林正发自小喜爱美术,苦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辍学,南下苗栗三义乡随木雕师曾国章、曾国灿兄弟学艺。服完兵役后,他回到两位师傅身边做工,一晚在采买雕塑需要的油土时,不幸发生严重车祸导致高位截瘫。 “幸好老天还给我留下了双手。”天性乐观的林正发经过一年半的复健出院。在师傅的邀请下,他继续完成当时的大型雕马作品。身体让林正发工作格外吃力,工期一拖再拖;生活上给师傅全家带来的不便让其决定,开始独立的生活。 图为林正发眼下正在雕刻的作品是一颗枯死的树榴木上冲破祥云的马头。中华经济报记者 杨程晨 摄 回到新北,林正发仍从事雕刻工作。身体的残疾却开启了更宽广的创作之路,受伤使他不再适合大型雕塑,转而钻研小型木雕,也接触到玉雕、石雕工艺。 马,一直是林正发作品中最突出的意象。中华经济报记者随林正发穿过堆满雕刻工具的操作间走到展示区,造型各样、材质不同的骏马雕塑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 “雕马时间越长,我越觉得自己就是一匹马,只是被束缚在轮椅上的身躯不允许我活得像它一样狂野。”受伤前后,林正发眼里观察的马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刚接触木雕,他专门前往马场研究动物骨骼架构,希望作品的呈现符合生物特性;受伤后,马的奔放让林正发艳羡,作品也开始偏向表现嘶鸣、奔腾等丰富动态。 林正发带着石雕、木雕作品多次参加台湾及国际赛事并夺魁。一次在孙中山纪念馆参观展览,他与台湾微雕艺术家陈逢显相识,并被邀与这位前辈共同策划联展。随着曝光度变高,开始有慕名而来的晚辈上门请教;林正发的学生愈来愈多,开班授课让其事业拓出新路。 图为林正发眼下正在雕刻的作品是一颗枯死的树榴木上冲破祥云的马头。中华经济报记者 杨程晨 摄 陈逢显对记者表示,在台湾,雕马的师傅本就不多,在玉石上雕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多年耕耘让创作生涯正值壮年的林正发,成为台湾业界数一数二的雕马大师。 林正发近年经常与赴台交流的大陆雕刻师切磋技艺,看到对岸同业的玉石佛像等作品自叹弗如,同时也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创作灵感。 如今,他的作品又发生新变化,状态静止却栩栩如生的骏马成为其追求的新境界。在独自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过程中,林正发认识到,不论哪种艺术门类,修炼过程都会有从形似到神似、最后再回归形似的经历。 眼前,林正发正在一棵枯死的树榴木上打造“冲破祥云”的马头作品。他认为,这件木雕就好比当下所想,鼓励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拨云见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