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济报台北9月14日电 台湾“准公共化”托育新政8月1日实施以来,饱受保姆群体诟病。14日,新北、台中、桃园等多个城市的近千名保姆走上街头抗议,称新制度损害她们权益。
据了解,为缓解父母育儿压力、刺激社会生育,台湾行政机构推出所谓“准公共化”托育新政。居家托育人员(即保姆)与私营托儿机构凭意愿与卫生福利事务主管部门签约;家长若将2岁以下婴儿送往签过约的保姆或私营托儿机构处照料,每月可获6000元(新台币,下同)补贴。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准公共化”托育政策上路后,家长第一时间询问保姆签约与否,逼得保姆签约。但保姆普遍抱怨,签约前需花费不菲修葺育儿场所,签约后要接受诸多“条条框框”束缚,但育儿补贴却全给家长。
家住桃园市的卢新琪,有7年从业经验,接受《联合报》采访时表示,新制让家长必须在补贴和保姆之间选择,造成保姆与家长关系紧张。她周围许多保姆因对新制有顾虑,未签约,只得暂停照看工作。
托育新政规定,每名保姆不得照看2位以上婴儿,其中包括自己的子女。不少保姆表示,这样一来,她们不敢生孩子。
新制度还确立了,保姆服务报酬2年内不得涨价的原则,更引发强烈反弹。台中市洪姓保姆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签约后,每月收入仅为1.3万,时薪才43元。而数据显示,高雄市签约保姆平均时薪也仅50元。
在“准公共化”托育新政出台前,依据相关规定,保姆薪资待遇由各县市政府召集利害关系人商定。新制上路后,传统薪资商定模式被打破。
7月,新制度实施前,《中国时报》便撰文指出,台湾托育问题的根本在于公共托育机构不足,与其迫使保姆和私营机构签约,不如将“准公共化”托育补助投入公托机构建设。
面对争议,台湾“卫生福利部”表示,每名保姆不得照料2位以上婴儿早在2014年便开始实施,与“准公共化”政策无关。至于保姆工资2年不上涨,是为了确保降低家长负担。(完)